中央人民政府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 个人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础公开 » 政策解读

三穗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索引号: 000014349/2021-641897
  • 信息分类: 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三穗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一、背景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对贵州提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的要求。为加快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中央批准贵州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并向其他地区提供可供借鉴、可推广的经验。贵州省属于国家储备林7大区域的西南适宜地区,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是国家储备林建设重要组成省份。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新时代林业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对贵州省林业改革发展工作起着关键作用,为贵州省储备林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2019年贵州完成《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上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并获批;三穗县作为黔东南州组成部分,为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和省储备林建设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储备林建设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生态精准扶贫多方面作用。三穗县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储备林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为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以下简称”)建设,进一步做好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工作,根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贵州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方案(2019-2021)〉〉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进一步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再结合三穗县实际情况,制定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二、目标任务

1)贯彻落实木材战略、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战略举措;

2)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抓手;

3)助力生态精准扶贫、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巩固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主要内容

结合三穗县的森林资源分布格局、储备林建设资金的筹集情况及林地收储和营林技术水平,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交通便利、立地质量高、林木收储工作易于开展的地段。建设总面积48319.9亩,其中现有林改培36276.7亩,中幼林抚育2043.2,油茶经济林10000。为充分利用储备林森林资源,拓宽还款渠道,本项目依托三穗县国家储备林项目(二期)建设发展特色林下经济白芨面积3000亩、经济林油茶10000亩,项目总投资4.13亿元,资金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项目经营期间累计出材318650立方米,其中小径材产量13716立方米;中径材产量28912立方米;大径材产量276022立方米。中药材累计产出4114.55万公斤。其中白芨产出62.50万公斤;食用菌(猴头菇)产出4050万公斤;石斛产出2.05万公斤。通过大中径材培育和林下中药材栽植,探索生产能力高效,储备调节有序,生态环境良好的木材生产之路,实现构建一批优质乡土树种用材储备林和高价值大径级用材林的目标,促进三穗县形成树种多样、生态良好的优质森林资源储备基地,并高质量的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四、贷款资金使用范围

1)林地流转及林木收储;

2)现有林改培;

3)中幼林抚育;

4)发展林下经济;

5)建设期利息、调查、勘测、可研、实施方案等工作经费。

、执行标准

项目由三穗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城投公司)实施,由项目所在地乡镇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城投公司的发包公司与农户签订土地和林木有偿使用合同,参照三穗县欧投造林项目的成功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并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有偿使用和林木收储标准,其标准依照《三穗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林地流转及林木收储方案》

、注意事项

1项目工程投资标准核算,以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为依据,坚持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最大节约投资成本的原则,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据实核算,具体包括但不限于项目主体工程费用、配套设施费用、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等

2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主体依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开展工程招投标工作,确定施工和监理单位。

3项目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

七、关键词诠释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储备林项目:是指项目建设平台利用金融贷款、国家及省级财政补贴、绿色产业资金、自筹资金、企业投资,以林权抵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国家储备林基金、提升森林质量、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助推脱贫攻坚项目。

林木收储:由政府收购后统一储存,再考虑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行选择性保留。

林地流转林权流转的涵义在广义上是指林地、森林使用权流转以及林木所有权流转;狭义上是指林地、森林使用权的流转。

现有林改培:指对现有林采取大强度采伐、间伐、补植、割灌、施肥、修枝等综合技术措施,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的森林经营活动。

中幼林抚育: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而在幼林时期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特别是在造林后的头几年,常常是树体矮小,根系入土浅,生长缓慢,易遭各种不良环境因子的侵害,其成活和生长均不稳定。因此,及时采取相应抚育措施,不断排除不利因子的干扰,对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

、惠民利民举措

项目建设在保证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兼顾生态脱贫任务,以林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助推三穗县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三穗县发展林业助推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林业与山区扶贫准确对接的切合点,是三穗县发展林业产业、生态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项目建设能够为地区提供较多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运输加工等衍生产业能够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形成林业相关绿色产业链,培养和提到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起到施援手、授以渔的作用,达到扶助三穗县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永久脱贫的目的。

项目实施后,林分结构能够得到合理优化,森林质量能够有效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合理,规模适宜。能够带动三穗县林木基地建设,使森林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和集约化经营方式在全县乃至全州范围得到推广和应用。

通过政府管理+社会运营主体+投融资机构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管理机制,项目直接为农民工提供造林护林的就业机会、增加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及良性发展、通过国家储备林的林产品精深加工及绿色产业链延伸致富,符合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脱贫的思路和出路。

三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穗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管理 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件原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国务院文件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