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聚焦“四绿”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近年来,三穗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与利用的关系,聚焦“护绿、扩绿、管绿、活绿”,建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森林生态产业体系,筑牢乡村产业发展根基。截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11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12%,绿化空间不断拓展,森林资源不断增加,林业经济不断壮大,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聚焦护绿,构建生态保护体系
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针,狠抓林木资源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资源管理网格化,坚持党政同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县级双总林长,健全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完善林长制五项配套制度,实行乡镇林长分片区责任制度,聚焦生态保护任务,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压实县、乡、村各级责任,建立林长制公示牌,明确各级林长职责,选聘建档立卡脱贫户担任护林员,依托90个行政村807名生态护林员,对县域森林资源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县110.2万亩林地管护全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木材采伐限额化,进入“十四五”以来,全县森林资源采伐7.9907万立方米(商品材7.8671万立方米,民用材0.1236万立方米),为采伐限额计划12.315万立方米的64.9%,限额采伐量和分项限额量均未突破控制数。严格落实森林防火乡镇总林长负责制、分管领导包片责任制、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制度,强化工作督查,加大森防宣传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值班,做好扑救森林火灾准备,严厉打击森林火灾肇事行为,积极构建森林防火和农村消防长效机制,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县发生森林火情1起,森林火灾查处率100%,受害率控制在0.7‰以内。
聚焦扩绿,夯实绿色保障基础
科学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加大造林力度,不断构筑林业生态体系,发挥林业生态效益,森林资源持续稳步增长,森林蓄水保水能力明显增强,全县生态环境、人居条件、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四五”以来,全县累计营造林5.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0.1万亩,低效林改造2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全县花卉苗木培育0.14万亩,育苗728.52万株(丛)。稳步推进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申请农发行贷款放款1.48亿元(一期、二期),完成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项目1.5万亩。点面结合,积极推进山区库区、河流两岸、公路沿线、庭前屋后造林绿化,积极发展珍稀树种、乡土树种、经济树种,着力构建一村一景乡村绿化体系,不断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继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引导全民植树造林,鼓励机关、军队、社团、学校、企业参与造林,鼓励多形式群众造林,“十四五”以来,全民义务植树30万株。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标语挂图、手册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小康社会、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推行网上造林,建设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激发全社会爱林护林的热情,逐步形成全民参与、支持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聚焦管绿,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为生态“留地”、为自然“添绿”,切实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管护面积40.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68万亩;巩固封山育林8.56万亩,全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全县现有林地110.3万亩,其中有林地97.32万亩,森林覆盖率64.12%。以推进工程治理为抓手,实行林木病虫害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控灾。年初以来,投入防治资金24万元,建立林木病虫害测报站(点)17处,监测面积23.4万亩。严格产地检疫执法,严防重大疫情人为传播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90%以上,灾害测报覆盖率达90%以上,准确率达9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率达100%,松属植物及其制品复检率达100%。落实生态治理措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生态扶贫项目,确保生态综合补偿和生态保护奖励政策落实到位。继续选聘续聘80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按时足额发放护林员补助,每人每年补助达10000元,激发护林员值班值守、护林巡林的工作热情,做到森林资源管护常态化。足额准确发放生态补偿金,每年及时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兑现到位,集体及个人部分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从15.75元提高到16元/亩;国有部分国家公益林从9.75元提高到10元/亩,地方公益林从15.75元/亩提高到16元/亩。
聚焦活绿,发展壮大林业经济
优化林业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油茶、山桐子等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优质果品、森林旅游、木材加工、苗木花卉等林业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近两年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为乡村振兴培育了新的增长点,预计2022年,全县林业总产值将达15亿元。全县用材林面积58.29万亩,立木蓄积达到268.292万多立方米。结合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实施,杉、松为主的用材林面积达到9.79万亩,用材林蓄积79.75万立方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全县利用林地26.5万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成百亩基地90个,建成千亩基地9个,万亩基地1个,培育林下种植、养殖经营主体518个,其中企业52家,合作社66家,创建林下经济品牌5个,培育州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林下经济实现产值5.09亿元。稳步推进林种结构调整,2022年调整任务为4.7万亩,其中油茶1万亩,国家储备林1.5万亩,其他经济林2.2万亩。截至目前,新造油茶基地7119.9亩,实施国储林8856亩,完成其他经济林2.2万亩。在充分发挥小型木竹材加工、竹编工艺、家具加工基础上,盘活森林资产,做大做强林产加工业。全县涉林企业和合作社约80家,其中5家企业入选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年可生产建筑模板1万立方米,指接板、细木工板2.5万立方米,松香600吨,加工蓝莓鲜果60吨,年销售收入0.6亿元,税费近0.06亿元。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获得3A景区授牌有贵洞景区、颇洞美村等4家,四星级农家乐2家,年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
主创:周乐平
一审:李浩
二审:姚辉
三审: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