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六举措精准落实教育保障工作

发布时间: 2020-09-30 10:06 字体:[]

三穗县教育扶贫紧紧围绕“学生入学‘一个不少’,学生资助‘一个不漏’、资助资金‘一分不少’”的目标,切实将教育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责任体系。围绕教育扶贫的功能定位,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大、政协联系领导和教科局长任副组长,县教科局、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全面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出台《三穗县“减贫摘帽”问责办法》,从县级到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全面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脱贫攻坚责任体系,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深入宣传,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组建教育扶贫政策宣讲团队,由县教科局组成以分管负责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为成员的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团,通过以会代训、院坝会等方式,分片包干深入乡镇、村、组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讲工作。同时,各中小学建立以校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宣讲团,通过班会、团队会等形式向中小学生宣讲脱贫攻坚意义、控辍保学、学生资助等相关政策。截止目前,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宣讲5场1200余人次。班会、团队会等形式开展宣讲200余场50000余人次。

控辍保学“一个不失”。一是进一步落实控辍保学“七长”(即:县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校长、师长、家长)责任制,实行“双线三级”(即:县、乡镇、村为一线,教科局、学校、班级为一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教科局领导包学校、学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教师包班级)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责任到人的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利用标语、媒体及开展“大扶贫”、“大走访”等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宣传工作。三是精准统计学生就读信息,以乡镇为单位,以户籍为基准,以学年度为时间段,由乡镇中心校统筹,建立完善0--16周岁人口花名册、适龄儿童少年花名册、学生花名册、异动学生花名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花名册、疑似辍学学生花名册、文化户口册,做到底子清、信息准。四是大力巩固义务教育段控辍保学工作成果,县教科局要求各中小学组织开展“十个一”活动(开好一个座谈会,建立一个包保机制,签订一份责任书,开展一次大排查,开展一次宣传活动,写好一封联络信(QQ、微信),落实一次大走访,组织一次综合劝返,做好一次残疾关爱,建立一个工作台账(辍学、疑似辍学台账、辖区人口文化台账、在外就读学生台台账)。五是加强道路管控工作,严防在校学生流失,制订《防学生流失车站、高速路口值勤工作方案》,查看出境车辆乘客中是否有7-16周岁学生,有效避免了在校中小学生意图外出打工的情况发生,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

建立完善贫困学生信息台账。成立了以11个乡镇、街道分管负责领导为组长,各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乡镇教育保障普查工作专班。由乡镇教育保障专班牵头,组织全县包保教师进村入户,对照教育扶贫台账信息,核实核准每一户、每一个学生的信息和数据,建立和完善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专科、本科各学段学生就读台账,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台账,确保就读、资助“两本台账”底数清楚。同时,由乡镇统筹,组织网格员多次认真排查本网格内就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高校(含高职)学生的就读信息,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信息,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漏户漏人。

积极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借助国家和省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助学、扶贫资助以及免除学费、生活补贴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保障学生能读得起书、上得了学。全县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2020年春季学期,办理发放学前幼儿资助36.075万元惠及贫困幼儿1443人;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费528.4万元惠及学生12195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学前儿童营养餐改善计划,覆盖全县5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034名学生、45所公民办幼儿园3115名学前幼儿;发放中职国家免学费557人55.7万元,国家助学金323人32.3万元,精准扶贫资助104人8.58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171人878250元,免学费1108人997200元,精准扶贫资助772人946900元;发放就读省外高中、中职、高校教育精准扶贫资助资金98.849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46人次,确保了应助尽助,精准资助不漏一人。

扩大社会资助覆盖面。面向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多方争取社会力量进行救助,形成立体化捐助体系。争取到杭州市企业的捐款及物品,共获得捐款325万元(其中物品折合人民币10万元,西子集团捐款300万元)成立“西子·三穗贫困学生圆梦教育基金”。2020年春季学期发放资助款107.96万元,受益贫困学生529人。其中:幼儿园323人18.3万元,义教4人0.4万元,高中47人18.8万元,中职44人14.96万元,大学111人55.5万元。通过努力,彻底消除了学生因贫辍学和因学返贫现象。(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