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改、建、治”三招推进农村房屋提质

发布时间: 2023-09-04 16:30 字体:[]

近年来,黔东南州持续在危险房改造、宜居房建设、风貌房整治上下功夫,全力推进农村房屋提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改造“危险房”。采取“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全面摸清农村危房底数,建立危房改造台账,制定“一户一策”,实行分类改造。同时借助贵州数字乡村APP农村房屋管理预警系统,建立定期预警及动态筛查监测机制,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2013年以来,全州共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6.51万户,改造危房总面积约2190万平方米,惠及农村人口约124万人。

二是建设“宜居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投入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农房功能“一分三净五改”、风貌“两化、四拆”、环境“两清、三园”建设和改造,建设宜居农房试点,通过以点带面,提高全州农村房屋建设质量,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21年以来,全州共建成打造宜居农房试点34个,改造完善提升农房2800栋。

三是整治“风貌房”。编制《黔东南州农村住宅风貌导则及指导图集(试行版)》,收录了苗族、侗族等19种建筑风貌,积极引导农房风貌建设;同时按照“严控增量,化解存量”的目标,率先对传统村落违法用地建设、违反风貌建筑和蓝皮瓦等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村落风貌。截至目前,全州409个传统村落11701栋“蓝帽子”房屋已全部整治完成。

来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编辑/一审:吴东威

二审:郑兴禄

三审:刘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