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农业保险理赔滞后不利于受灾土地再次生产需关注

发布时间: 2024-10-27 17:11 字体:[]

纵观近年来的农业保险赔付时效,尤其是农业中的种植业保险赔付,已由之前的3个月左右缩减到现在的2个月左右,虽然时效有所提高,但是对应农业种植业生产实际需要仍然滞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场勘察取证耗时较长;二是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导致理赔任务分配不合理、资料审核不及时等问题;三是信息沟通不畅。农业保险理赔滞后不利于受灾土地的再次生产。

一是影响受灾地块接茬种植。农业保险赔付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受灾农作物进行现场勘查取证,未经过现场勘查取证或者在还未现场勘查取证之前就私自对受灾农作物进行处理,而破坏现场导致不能取证的均不能进行理赔。因受涉及面广、勘察目标分散、人力资源有限等因素影响,现场勘查耗时较长,导致一些受灾地块需要保持受灾现场较长时间,进而导致影响下茬作物种植的前期整地、育苗等种植进度。比如,三穗县台烈镇在开展水稻保险理赔过程中,为了达到保险赔付要求,部分农户受灾地块因要“保护”水稻受灾现场,等待现场取证,从而影响接茬作物油菜、蔬菜等的整地、育苗前期工作的实施和推进。二是扰乱受灾地块种植计划。这一点尤其对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大户影响较为明显,因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往往是通过流转农户的固定、连片耕地开展一定规模的农业种植,受与农业保险赔付滞后影响了受灾地块的接茬种植相同原因影响,导致原种植计划不得已改变。比如,2023年台烈镇绞颇村村集体合作社原计划在绞颇村金鸡坡流转连片耕地40亩,用于油菜集中育苗,由于受农业保险理赔滞后等因素影响,须保留受灾现场,导致地块排水及翻犁不及时,最终原计划的连片40亩油菜集中育苗地只分散实施了20余亩。三是增加受灾地块生产成本。这一点同样对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大户影响较为明显,因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往往是通过流转农户的固定、连片耕地开展一定规模的农业种植,当所流转地块的面积、范围不是很大时,其所具备的地块选择性就会更小,因而在原种植计划被迫遭受打乱后,会无形中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比如,2023年台烈镇绞颇村村集体合作社原计划在绞颇村金鸡坡流转连片耕地40亩,用于油菜集中育苗,由于受农业保险理赔滞后等因素影响,须保留受灾现场,导致地块排水及翻犁不及时,进而退而求其次的相对分散实施了20余亩;由于育苗地被迫变得分散,从而在翻犁、整地、下种及田间管理过程中增加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四是影响受灾地块回笼资金。对于一些刚起步,运转资金较为薄弱、较大面积的种植经营主体,一旦上一季农作物受灾后,未能得到及时赔付的话,将导致下一季作物种植所需资金回笼。比如,2022年,台烈镇寨头村贵州苗之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生态水稻50亩,当年受灾24亩,产量严重减产,效益较低,加之农业保险理赔滞后,导致同样的地块下一季实施羊肚菌种植时,资金回笼困难,对企业的再次种植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

建议:一是对农业保险理赔实行及时赔付机制,即报即赔;二是建立全流程的农险线上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承保理赔服务,投保过程采用移动终端设备采集客户基本信息、线上公示、电子签名等操作,基于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快速识别客户信息,简化信息录入等流程,理赔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勘验、出单、公示等工作均通过线上操作完成三是用基于识别技术所实现的自动测量体长、远程视频查勘,快速科学测定损失,让案件快赔到账,以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