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坝区良田到山间田野,通沟渠、筑水坝、固堤防、修便道......近日,行走在良上镇辖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田基础设施提质改造的繁忙景象,该镇抢抓春耕前的有利时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保障粮食安全的底气更足。
抢抓时机,清淤通渠备春耕
在上寨村水稻种植集中连片区,该村村干正带领群众对供水点和沟渠进行修缮,清淤、支模、浇筑......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干得热火朝天。
“当前河流进入枯水期、降水也较少,有利于拦河堰和沟渠修建。”村干万文昌说,“拦河堰和沟渠修好了,才能确保春耕生产旱能灌、涝能排。”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该镇瞄准农业灌溉水网末梢,通过修建供水点和沟渠管网打通从水源点到田地间的通道,进一步保障春耕播种灌溉用水。
“这个拦河堰以前有1.5米深,因长期砂石和淤泥堆积,导致供水不足,现在维修好了,就能放心搞春耕播种了”。上寨村村民万德兴高兴地说。
“自去年入冬以来,全镇共新建、维修库塘池堰等水源点12个,新建和维修排灌沟渠和管网2600余米,新铺设高效节能喷淋管3200余米。”良上镇农服中心负责人吴江说。
大干快上,修路筑堤强根基
铲石块、运泥沙、铺砂石......。在雅中村机耕道修建现场,工人们同机械通力协作,对泥结石路面进行平整,为即将竣工的机耕道进行最后一道工序。
“以前运送物资全靠肩扛马驮,道路修通后,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田边,施肥浇水收割既省时又省力,太方便了。”正在田地里忙碌的村民章秀刚说。
机耕道既能改善农田耕作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能方便群众出行。截至目前,该镇利用冬春时节共新建机耕道14条,总长度达28.4公里,进一步夯实了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根基。
协同推进,山地农田提质增效
在该镇120亩的有机大米种植基地里,建设单位正在组织干部、群众和施工方对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建设进行验收,工作人员用测量工具仔细对田间便道、水利沟渠和防洪堡坎等建设内容逐项验收。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重要举措。“我们聚焦短板弱项,一次性配套建设水源点、旱涝沟渠、生产便道、机耕道、防洪堤等基础设施”,据该镇副镇长袁再海介绍。据了解,2022年冬季以来,该镇共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8400余亩,为实现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撰 稿:舒清渊
二 审:黄明维
三 审:吴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