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 个人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三穗:“智改数转”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索引号: 000014349/2025-745598
  • 信息分类: 图片新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三穗:“智改数转”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它与普通染色机有啥区别?”

“染液只需原来的一半,还可降低能耗25%。”

“加料如何操作?“

“按照染料、助剂、促染剂的顺序加入。”

“染色过程要时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和工艺参数。”

......

夏日清晨,天空泛起鱼肚白,山间云雾逐渐消散。在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印染车间,机器声“嗡嗡”轻响,身着工装的员工们拉着推车在一排排机器间来回穿梭。车间负责人石景涛站在一台硕大的低浴比印染机前,为几名新员工进行实操培训。

车间各条通道干爽整洁,一改往日染液满地现象。“这是由于新引进染液助剂输送系统,实现染液和助剂的精确计算,精准自动投送,降低人工误差,还避免染液抛洒。”石景涛随手指着身旁一台显示屏上数据实时跳动的电控装置介绍,该系统满足了印染多品种、大批量的柔性化生产需求,染色成本降低35%,而且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地处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轻工创业园的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是浙江健盛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有就业员工1600余人,专业从事迪卡侬、华戈尔、优衣裤等国际知名品牌的运动服饰生产,产品远销欧美、南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据悉,产品从制纱、织造、缝纫、印染到包装全链条生产,平均每秒有1件成品下线,从一根纱线到一件成品需要100余道工序。“今年以来,订单量持续增加,生产线一刻不停,生产计划已排到了9月,月产量已突破100万件,仍不能满足外贸市场需求,今年产值有望同比增长26%以上。”站在一旁的公司负责人苏维均言语中透着自信。



前些年,关税贸易政策多变,海外需求转弱,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不仅出口成本增加,还影响了订单规模,企业发展一度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如何实现逆势增长?近年来,在助企纾困政策红利支持下,企业一方面不断开拓新兴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产业层级和发展能级,科学应对贸易壁垒和风险,发展态势回升向好。

产品向“新” 助力产业融合发展

移步企业商品展示厅,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优雅时尚的气息。四周错落有致的货架上,整齐排列的一件件不同风格的服饰,在温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宛如一尊尊精美的艺术品。

在展示厅东侧,几件色彩鲜艳款式新颖的服饰特别引人注目,笔者用手轻轻一捏,柔软顺滑,弹性很好,亲肤又舒适。“这是专门为法国迪卡侬品牌研发的新品,开年就收到400余万件订单,后期还要追加。”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秦湘红介绍,“随着消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企业不断加大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款式和面料供客户选择。”



据介绍,近几年,企业着力在产品研发、工艺改进上下功夫。在产品研发上,充分考虑轻质、高强度、耐磨损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并注重抗菌、吸湿排汗、保暖等特殊性能,让服饰更贴合身体曲线,穿着更舒适。

在工艺改进上,为满足现代针织产品多样化需求,尽量融入个性化元素,并采用3D打印技术,添加独特的图案或装饰,进行柔性化生产,深受市场普遍欢迎。

如今,科技创新成了企业开拓市场的金钥匙,实现了产品向高端化迭代,有力地支撑转换新赛道。 

产线向“智”,激活行业竞争新引擎

“每天能织多少布料?”

“近10吨。”

“这些布料能做多少服饰?”

“20余万件。”

步入企业织造车间,入眼所见,一派繁忙景象。苏维均领着笔者在通道上边走边介绍。380余台现代化的针织圆机开足马力生产,头戴安全罩的员工来回有序作业,有的不时注视机台显示屏上的实时数据,有的不时调整机器上纱线的张力。短短4分钟,一根根纱线就织成各种无缝结构的半成品,减少了后续的裁剪和缝合工序。



“我们只需简单操作,培训就能上手,工作不是很累,每月还有4000多元的收入,比在外面省心多了。”刚完成换纱作业的档车工明泽云被问及眼前的工作,眉头舒展,难掩喜悦。

原来,织造产线智能化改造后,整个车间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挡车工只进行换纱、整理等辅助作业,大量工作由织造机器自动完成,一名员工可操控周围七八台机器。

笔者发现,车间还引入智能检测技术,对生产的布料进行不间断检测,发现瑕疵及时告警,有效降低次品率。

“我们能抓牢外贸商机,抢占制高点,离不开当地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苏维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很多知名品牌,对产品交付时效性要求极高,我们若不向高端化迈进,很难满足他们的生产节奏和供货要求。”

产业向“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企业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立体仓储,只见机械手李绍泉娴熟地驾驶升降叉车,在一排排狭窄的巷道里往来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货物间进行存取操作。不一会儿,就成功将10余米高的货架上的一大堆货物取下,还把地上的几件货物顺利放入指定仓位,作业有条不紊。

为啥如此精准、快捷?“仓储已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简单的信息检索,只要条形码二维码两码相对,即可锁定要取的具体位置和要存的空闲仓位。”李绍泉乐呵呵地介绍。仓储储量已从原来的1.5万余箱提升到10余万箱,提高近7倍,人力成本节约50%,还实现对原材料库存积压超期预警,以便科学合理投用。



向“数”出发,以数字化推动创新发展。据了解,近几年,企业通过物联网、融合通讯、流程引擎等新技术,将公司的设备物联、软件互联、数据智联,全力打造数字化云工厂、云车间、云仓储,实现产品从订单到原料加工,产品生产到物流运输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产能提升了36%,交货周期得到有效缩短。“现缝纫车间的缝纫工,依托数字化云车间管理系统即可查询当日的完成量、工资收入等信息,且加工的每件产品,能在扫码后精准找到货号。”苏维均一脸乐呵。

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三穗县加速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攀“高”向“新”,追“智”逐“绿”的一个缩影。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近年来,三穗县切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基础,塑优势,全力推动优势轻纺、特色食品、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和其他产业“3+N”的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为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平稳向好注入新动能。



在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通过科技创新,贵州威庆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整体综合效能提升了40%。贵州泉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每半分钟就有一支成型羽毛球拍下线。黔东南民生食品有限公司咸鸭蛋的腌制周期从过去的90天缩短至现在的12天。

一组鲜活的数据折射出三穗县工业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今年1至4月,全县20家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1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 

稳中向好,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我们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跟进,实现涉企事项从‘能办’到‘快办’,服务供给从有‘态度’到有‘温度’,千方百计助企,全方位发力稳岗。”三穗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黄勇表示。


END


通讯员:郑茂华

编辑/ 一审:石通艳

二审:吴子勇

三审:欧忠海

核发:吴遵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国务院文件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文件